近日,我院周遵春研究员研究团队利用藻菌共生技术实现了刺参养殖池塘底质微生态环境的改良,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揭示了藻菌协同互作的响应关系及增效机制。
池塘养殖已成为刺参增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改良刺参养殖池塘底质微生态环境是池塘养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微藻和细菌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在池塘底质生态系统的净化和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和微藻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养分的交换及微量营养元素的交换达到互利共栖、协同增效的目的,既保证了细菌的代谢活动,又提高了藻类生物量积累的速度。功能性细菌与微藻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够有针对性地修复调控池塘底质微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自净能力、生产性能及抗逆性能。
本研究中,团队从刺参养殖池塘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得到供试藻菌,开展功能试验和组分配伍正交试验以优化筛选底质改良剂的成分组合、施用剂量及施用时间,阐释藻菌协同互作的响应关系及增效机制。根据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具体问题建立靶向性改良策略,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藻菌微球施放到养殖池塘底质,从根本上改善池塘底质微生态环境。研究成果可以为藻菌介导的靶向性生物改良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为研究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及互作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实现海水养殖产业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Performance enhanceme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optimization and emerging pollutants elimination by microalgal-bacterial consortium for treating aquaculture pond sediment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8)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王旭达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周遵春研究员。该工作得到了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辽宁省农业沙巴体育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计划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doi.org/10.1016/j.jenvman.2024.121013